珊珊老师!因为您,爱上了这门课!

作者:学生通讯员 李梦蝶 李佳蔓 王凤 谢明希 游佳林来源:乐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记者团浏览次数:1293

评优秀,培优生,育人路上的她兢兢业业,桃李争妍;研论文,作专著,学术路上的她磨砥刻厉,潜精研思;攻学位,访学问,求学路上的她孜孜以求,精进不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她不变的工作准则;“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是她坚守的人生态度。她是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珊,被学生推选为2022年度乐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我最喜爱的教师”。

图片

人物名片:陈珊,法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四川省法学教师专家智库专家、成都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四川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及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市法学会安全与应急法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成都市法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四川省哲社规划项目、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等纵向项目20余项;主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一流课程。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CSSCI收录或“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法律出版社等出版独著2部,副主编教材1部。荣获第十一届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四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乐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乐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评乐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教学名师”、乐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我最喜爱的老师”、乐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优秀青年教师”等。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其次是现在

从学生到三尺讲台,陈珊的脚步从未停止。西南财大博士毕业后,陈珊入职乐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2022年,她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由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资助,又赴英国诺丁汉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学无止境、精益求精是她学习经历中的关键词。

图片

在二十多年的求学路、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陈珊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困难,支持她走到现在的不仅是对法学的热爱,更多的还是毅力与坚持。她说:“我不是爱一行才干一行,我是干一行就可以爱一行,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内驱力,因为我不允许自己没有成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季,用一以贯之的努力来浇灌,多久绽放都不算晚。说起工作经历,出生于教师家庭的陈珊从小在长辈们的耳濡目染下便确立了当老师的目标,小时候也常常拿着粉笔在门背后写字,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后来真正走上讲台面对学生,她总是充满热情,处于忘我投入的状态。回想起自己的第一堂课,陈珊分享道:“当时我很紧张,本想开个玩笑活跃气氛,结果学生们没有笑,反倒是我成了‘笑话’”。受教于学院前辈的指导,比起学生的出勤率,陈珊更在意的是学生的“抬头率”,她希望能多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互动,听听他们的想法。

图片

与讲台上的活力热情不同,生活中的陈珊更偏向于温和的慢节奏,没事时便喜欢养养花、看看书。她最喜欢阅读的是人物传记,在她看来通过一本书来了解一个人漫长的一生,同时又能够帮助拓宽内心的格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陈珊还是个旅行爱好者,“旅行中感知的美好事物能满足我的情绪需求,但走了很多路,看了很多风景,最爱的还是我的家乡四川,这段时间时不时就会想念学校食堂的冒菜。”她说,“我们国家的制度、文化、科技丝毫不逊色。”

正是因为不轻易满足于现状,陈珊一直以来都坚持往上走,同时她也这样鼓励学生。陈珊认为,只要一个人想学习,任何时候都不算晚,生命是美好而又可贵的,不辜负便是人生最好的答案。


创新教法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作为在法学领域深耕的一名研究者,陈珊对于“法”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在她看来,“法”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秩序,它是一种精密的逻辑,展现了体系之美。

在旁人看来,大学老师或许是一个轻松的职业,但陈珊对自己的日常却是这样描述的:“正是因为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因此也就没有下班时间,随时都保持着紧张的节奏。”虽然不固定的弹性工作时间能让陈珊更灵活高效地安排各项任务,但留给自己喘气的时间却少之又少。

图片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这是陈珊在和研究生见面会时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制定了很高的目标,最后可能只达到一个中等目标,所以我对他们要求很严格,我希望和他们共同‘瞄准’的不仅是三年后的毕业证,更是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到更高的学府深造,到更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岗位工作,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现代的法治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着重保护人的权利”。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大量的司法解释出台。作为走在科研与教学前沿的一名教师,陈珊总是不断修改教案教法、与时俱进,让学生能够紧跟时事、了解社会现状。常新常改,常改常思考是陈珊对教学的态度。创新教学方法,也是陈珊的课获得学生们广泛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坚持“以案例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为基础、以实操为目标”,使用“新闻背后的民法学”等案例教学专题,并通过小组展示等让学生尽量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十几年来,她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路上更加得心应手。但陈珊从未满足现状,她说:“当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还需要在以后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着重训练学生对要件与法效的提炼能力,在师生互动中砥砺法学思维。”

        谈到法学对中国今后法治建设的影响时,陈珊说:“通过对我国与域外的法律规则进行比较研究,我们会自豪地发现,我国《民法典》集中统一了现有的民事规范,具有较强的体系性和中国特色,能够较好地服务于法治中国建设”,她对我国的法律充满自信:“我国立法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未来我们的法律也一定可以从对外接受走向对外输出,让世界都看到中国智慧。”此外,她认为在此基础上,法学教育应致力于塑造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思维能力的卓越法治人才而不是单纯培养具有简单技艺的法律工匠,增强学生作为未来法律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她的最大幸福 就是看到学生越来越好

     “师生的影响是互相的,我常常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当谈到师生关系时,陈珊这样说道,“有时候一个点我可能不容易想到,但学生提一个问题就把我的思路打开了。我一直相信教学是相长的,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形容我最喜欢的一种状态,那就是‘亦师亦友’。”

       课后陈珊也与学生保持着积极的交流,大家们都认为她“很随和”“没有架子”,亲切地称呼她“珊珊老师”。谈到当老师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时,陈珊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我来西华任教的第二年,给一个班上民法课,每次课后就有一个同学给我发短信,问我很多问题,甚至会涉及课堂之外更深层次的法学问题,我需要通过查阅相关专著或文章之后才能回复他。后来想想觉得有些挫败,我以为自己讲得不好,让这位小同学有这么多问题。那段时间就感到很压抑。但到期末考试结束之后,这位同学居然发信息对我说‘我觉得您这学期上课上得很好,考题也出得很好,我非常感谢有您这样的老师’,这个时候我心里的石头才落地。”陈珊有些感慨:“有了这位同学对我的正面反馈之后,我上课才有了自信。后来我与这位同学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他的学业事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直到现在我们也常常联系。”

图片

      作为硕士生导师,陈珊已经指导了27位研究生。她所指导的研究生多年蝉联各类奖学金榜单。而本科学生中也不少同学在朋友圈、QQ空间表达对她的喜爱:“珊珊老师今天终于问我的名字了!漫长又崎岖的追星道路总算前进了一小步!”“上学期虽然很疲惫,但让我收获了很多,特别是得到暑假实习律所的带教律师‘民法基础很扎实’的评价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珊珊老师。”“之前准备六级口语考试做到过一个题目‘请描述大学最开心的经历’,我毫不犹豫地就说了最开心的是能够跟着珊珊老师学习民法分则。”看到这些留言时,陈珊笑着说:“后来我发现他们偷拍我上课‘张牙舞爪’的样子,还发到朋友圈。那时,我才知道他们认可我,真的非常感动。”

      陈珊坦言:“教师这个职业给我带来了很多东西,我很幸福。”当看到学生获奖、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时,她说除了“幸福”再也找不到其他词来形容了:“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比我自己取得成就还要高兴,我感到很自豪。”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的定义有千千万万种,重要的从来不是成为英雄,而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陈珊寄语同学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不必执着与他人比较,超越自己,按照自己的规律前行,相信时间的力量,脚踏实地,执着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就在不远处。”曾经荒芜难寻路,而今桃李一片香。

       谈到未来,陈珊表示讲台带给自己极大的幸福感,在潜心科研的同时仍会将工作重心放在讲台上,和同学们一起讲述青春的故事、续写西华的篇章。

责编:黄彧垚

编审:王舒

维护:乐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